清明爲什麼要吃青團

清明爲什麼要吃青團

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爲”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爲炊。 在寒日節的傳統食品中還有一種“青精飯”,據《瑣碎錄》記載:“蜀入遇寒食日,採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採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爲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爲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爲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爲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