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釀客家黃酒

怎樣釀客家黃酒

先將糯米放入大水缸中浸透,淘淨,然後撈起濾幹,倒入大飯甑裏蒸熟成飯。復將飯甑移到大陶鉢上,淋半桶清涼水,促飯降溫,然後將甑中之飯盛入酒缸,俟溫度降至20度左右時,則均勻地拌入酒餅(一種發酵的酵母,系用米糠、中藥細辛等製成),旋即反覆攪拌,接着把飯扒平,從飯的中央挖一小井,蓋好缸蓋,移放到放有稻草的竹簍裏,以利於保溫發酵。夏天氣溫高,24小時後,啓開缸蓋,小井中即涌出香氣四溢的酒液,謂之酒娘。繼用杓子翻動酒娘糟,再蓋上缸蓋,但不宜蓋得過緊,須留一氣孔出氣,否則酒易變酸。4~5天后,注入醴泉水約300斤,浸泡酒娘槽;又4~5天后,把酒糟倒入酒簍裏,壓榨出酒液來。然後,把酒液裝入酒罈,密封壇口,送入溫室用蒸汽局沸。這便是當時市肆中出售的黃酒了。家釀黃酒的工藝與上述同,只不過數量較少,罕有一次即釀4~6鬥糯米的。此外,作坊(即酒店)釀酒均由男人做師傅,而家庭釀酒則多由婦女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