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過年是什麼時候

古代過年是什麼時候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我國的夏朝和漢朝直至辛亥革命前都稱爲元旦,它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臘日”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做“春節”,因爲“春節”一般在“立春”前後。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詩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有說:“正月朔,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 我國有些朝代元旦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七年級,商代在十二月七年級,周代在十一月七年級,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七年級爲元旦,漢武帝時又恢復復歷,以正月七年級爲元旦,自後歷代至辛亥革命前相沿未改。 辛亥革命後,在民國元年決定我國和世界各國一樣採用公曆,將農曆元旦改爲春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曆正月七年級稱春節,將公曆1月1日定爲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