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貢生是怎麼回事

清代的貢生是怎麼回事

清代貢生,別稱“明經”。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爲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貢生相當於舉人副榜。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恩貢,凡遇皇室或國家慶典如皇帝登基,據府、州、縣學歲貢常例,除歲貢外,加選一次作爲恩貢。

歲貢,每一年或兩三年由地方選送年資長久的廩生入國子監讀書的,稱爲歲貢。

拔貢,每十二年各省學政考選本省生員擇優報送中央參加朝考合格的,稱爲拔貢。

副貢,鄉試也就是秀才考舉人的考試中,沒有考中舉人,但成績尚可,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國子監的貢生。

例貢是指捐款於官家“援例捐納”取得貢生資格,分附貢、增貢、廩貢等。

優貢,每隔三年,各省可選拔秀才中品學俱優者,經學政考定,會同巡撫保送,名額二人至六人不等,貢入京師,經過朝考後,績優列一等者,派任知縣,二等者任教職,三等者任訓導,謂之優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