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啦哈是什麼

嘎啦哈是什麼

嘎啦哈,就是一塊骨頭,一塊在豬或羊的後腿關節處的骨頭,連着腿骨和脛骨。

嘎拉哈是滿、錫伯、鄂溫克語音譯,蒙語稱沙嘎、達語稱薩克、鄂倫春語稱畢勞黑、赫哲語稱阿爾初闊其。滿文音譯是gachuha,在清代的正式漢文寫法是“背式骨”,原指獸類後腿膝蓋部位、腿骨和脛骨交接處的一塊獨立骨頭稱距骨,接近四方形,奇蹄和偶蹄動物都有。一頭牲畜有二塊距骨,每塊距骨的凸面朝前,內方;凹面朝後,外方。取羊的距骨與豬、牛、馬的距骨做了一下比較;羊的規整,豬的稍長,牛的粗糙,馬的長大。嘎啦哈有四個面,根據其形狀分別取名爲“肚兒”、“坑兒”、“驢兒”和“砧兒”。嘎拉哈一般是長方體,兩個大面,兩個長條面,還有兩頭的面比較小,形狀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