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的典故

笠翁對韻的典故

典故有:

1、覘合壁,頌連珠,提甕對當壚。

漢代司馬相如作《鳳求凰》,與卓文君兩情相悅。文君背父與司馬私奔,無以謀生,就在成都開了酒店,文君親自賣酒。李商隱詩: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2、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鉤。

魄,又做霸,指月亮自身隱掩的陰影部分。古神話中說道,月亮中那隻蟾蜍不停地反覆吞吐,造成了月亮的圓缺。吐魄月,即是指剛被吐出的月亮,也就是新月。

《笠翁對韻》是明末清初的戲曲學家李漁所做,號笠翁,他仿照《聲律啓蒙》寫的,旨在作詩的韻書。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啓蒙讀物。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