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是如何鍊鐵的

我國古代是如何鍊鐵的

1、春秋時代,鍊鐵方法是塊鍊鐵,即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將鐵礦石固態還原獲得海綿鐵,再經鍛打成的鐵塊。冶煉塊鍊鐵,一般採用地爐、平地築爐和豎爐3種。

2、戰國初期,我國已掌握了脫碳、熱處理技術方法,發明了韌性鑄鐵。戰國後期,又發明了可重複使用的“鐵範”。

3、西漢時期,出現坩堝鍊鐵法。同時,鍊鐵豎爐規模進一步擴大。1975年,在鄭州附近古滎鎮發現和發掘出漢代冶鐵遺址,場址面積達12萬平方米,發掘出兩座並列的高爐爐基,高爐容積約50立方米。西漢時期還發明瞭“炒鋼法”,即利用生鐵“炒”成熟鐵或鋼的新工藝,產品稱爲炒鋼。同時,還興起“百鍊鋼”技術。

5、東漢,光武帝時,發明了水力鼓風爐,即“水排”。

6、漢代以後,發明了灌鋼方法。《北齊書·綦母懷文傳》稱爲“宿鋼”,後世稱爲灌鋼,又稱爲團鋼。這是中國古代鍊鋼技術的又一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