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孔子的仁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仁”思想是主張“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爲,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只有統治者達到了這些要求,才能真正實現天下爲公的仁政格局。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實現真正的仁政制度。大同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暢行,天下爲公,因而能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陰謀欺詐不興,盜竊禍亂不起。這是一幅理想化的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的原始社會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會。

“小康”社會是孔子主張的較低的政治目標。“小康”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隱沒,“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與這種貧富不均、貴賤不等相適應,產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倫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相應地還要設“城郭溝池以爲固”,由是,“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這種社會顯然沒有“大同”世界那樣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禮、仁、信、義,所以稱爲小康。這種社會實際上描述了“私有制”產生後的階級社會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