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唐朝的官帽

中國古代唐朝的官帽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爲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

唐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書說,自古以來,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這說明唐朝時候,烏紗帽仍然是作爲常服的帽子。《唐書·與服制》記載,烏紗帽者,視朝及宴見賓客之服也。也就是說,烏紗帽在官員們上朝和宴請賓客時戴,平時在家不必戴,頗類似於今天的某些行業着裝。

烏紗帽起初是用藤編織,以草莖爲裏,紗爲表,再塗上漆。後來官員用烏紗帽時,由於紗經過塗漆後堅固而又輕便,於是去掉藤裏不用,又在紗帽上平施兩腳,以鐵爲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隻帽翅,這兩隻帽翅從宋初開始逐漸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如果交頭接耳,兩隻帽翅相觸,很可能會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發現。烏紗帽就這樣成爲了上朝時官員戴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