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對時是指多長時間

古代一對時是指多長時間

1、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爲十二時辰:前半夜11時至1時爲“子時”,午夜1時至3時爲“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爲“寅時”,早上5時至7時爲“卯時”,上午7時至9時爲“辰時”,9時至11時爲“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爲“午時”,中午1時至3時爲“未時”,晚上7時至9時爲“戌時”,9時至11時爲“亥時”。

2、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爲一更,亥時作爲二更,子時作爲三,丑時爲四,寅時爲五更。把一夜分爲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爲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裏的每點只佔24分鐘。

3、刻: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裏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