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歷史淵源

春節的歷史淵源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相關來歷中國曆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爲正月,商朝用臘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爲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公元前104年,經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令改定曆法。春節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爲歲首改爲以孟春正月爲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爲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曆,落下閎也被稱爲“春節老人”。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爲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