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發源地

檳榔發源地

馬來西亞。檳榔爲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主要分佈在東南亞、亞洲熱帶地區、東非及歐洲部分區域,太平洋地區主要分佈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羣島、斐濟、瓦努阿圖以及密克羅尼西亞,零星分佈在皮納佩島、美屬馬里亞納羣島和馬紹爾羣島,夏威夷羣島檳榔種植僅用作觀賞。我國主要分佈雲南、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檳榔屬溫溼熱型陽性植物,喜高溫、雨量充沛溼潤的氣候環境,常散生於低山谷底、嶺腳、坡麓和平原溪邊熱帶季雨林次生林間,也有成片生長於富含腐殖質的溝谷、山坎、疏林內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質壤土荒山曠野,主要分佈在南北緯28°之間,最適氣溫在10-36℃,最低溫度不低於10℃、最高溫度不高於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區均能生長良好。

馬來西亞

簡稱大馬,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爲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1]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裏曼丹島北部(東馬)。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 15世紀初以馬六甲爲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 20世紀初完全淪爲英國殖民地。加裏曼丹島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文萊,1888年兩地淪爲英國保護地。 二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佈獨立。 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併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爲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