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的發源地是哪裏

黃梅戲的發源地是哪裏

黃梅戲起源於黃梅縣多雲山區、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採茶調,形成於清道光年間,流播於長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周邊的廣袤區域。

邢繡娘、餘海先等一批先輩藝術家爲黃梅戲的形成、發展和流播作出過傑出的貢獻。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

黃梅文曲戲的傳統演唱形式是坐唱,又叫“板唱”,無論街頭巷尾、茶館酒樓、庭院居宅,有一條板凳就可以演唱,有一人清唱(自拉自唱),二人對唱(男兼奏胡琴,女兼操牙板),三四人或五七人分角色演唱,演員兼奏胡琴、四胡、月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