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典故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典故

典故有兩個版本。版本一:平江人李次青本來是一個書生,根本不知道領兵作戰。曾國藩命令他領兵作戰,每打一次仗便敗一次。曾國藩很生氣,準備寫奏摺彈劾他,在他的奏摺上便有“屢戰屢敗”這樣的詞語。後來曾國藩的幕僚中有一個叫做李緩頰的人,把“屢戰屢敗”改爲“屢敗屢戰”,意思便變得大爲不同。元度因此才被免罪。版本二:清朝的曾國藩曾多次率領湘軍同太平軍打仗,可總是打一仗敗一仗,特別是在鄱陽湖口一役中,連自己的老命也險些送掉。他不得不上書皇上表示自責之意,在上疏書裏,其中有一句是"臣屢戰屢敗,請求處罰。"有個幕僚建議他把"屢戰屢敗"改爲"屢敗屢戰"。這一改,果然成效顯著,皇上不僅沒有責備他屢打敗仗,反而還表揚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