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的中和是什麼意思

中庸中的中和是什麼意思

中和是指喜怒哀樂沒有發作失控。不因個人情緒而左右正見,叫做中;喜怒哀樂情緒表現出來的時候,都恰到好處,叫做和。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內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君子能夠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歸於道。君子的中和如果做到完美的程度,天地都會賦予他應有的位置,萬物都會養育容他。《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原屬《禮記》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經典之一,相傳爲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爲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爲“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宋代學者將《中庸》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爲“四書”。宋元以後,成爲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主要注本有程顥《中庸義》、程頤《中庸解義》、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傳注》、戴震《中庸補註》、康有爲《中庸注》、馬其昶《中庸誼詁》和胡懷琛《中庸淺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