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於山東半島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是什麼

流傳於山東半島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是什麼

流傳於山東半島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是柳腔。柳腔是山東省即墨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乾隆年間,肘鼓子傳入即墨後,與當地民間小調、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傳於即墨地區,後流行於膠東一帶,並傳入青島市區。

文化特徵:

1、語言:柳腔運用即墨地區方言,屬於漢語北方方言的膠遼官話,通俗易懂,樸素親切,富於誇張,充滿生活氣息,具有濃烈的鄉土風味。同時,善於運用比興和誇張手法,增強感染力。

2、音樂:柳腔採用民樂伴奏,分爲文場和武場。文場由絃樂和管樂組成,絃樂主要樂器有四胡、二胡、中胡、琵琶、月琴、三絃、揚琴等;管樂有笙、嗩吶、笛子等。管樂主要是用以吹奏過門、曲牌,起過度和創造氣氛作用。武場的主要樂器有板鼓、大鑼、小鑼、吊鈸、小鈸、啞鈸、碰鐘、大小堂鼓等,用於打擊伴奏。樂譜和鼓點多借用於柳子和京劇的套數。

3、曲牌:柳腔的曲牌包括演唱曲牌、絃樂伴奏曲牌和吹打樂曲牌,大部分由當地民歌、小調發展而來,也有一部分是由其他劇種移植來的。常用的曲牌有《四不象》《悲垛子》《花垛子》《句句雙》《豆葉青》《朝天子》《登天梯》《愁中悶》《芙蓉花》《南鑼》《大鋸缸》等近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