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校尉是多大官

古代校尉是多大官

校尉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職。官名:校,軍事編制單位:尉,校尉爲部隊長之意。戰國末當已有此官。秦朝爲中級軍官。漢朝時達到鼎盛時期,其地位僅次於各將軍。魏、晉、南朝及北朝魏、齊均置,屬領軍將軍;北齊時屬左、右衛府。諸朝都城不在關中,仍稱“長水”僅爲沿襲舊名。到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爲將軍,校尉反而成爲了低級軍官的職位。如《赤壁之戰》:“以魯肅爲贊軍校尉。”魯肅當時擔任協助主帥周瑜規劃軍事的副將。隋唐時期定例爲武散官低品官號。唐、宋、元、明六品以下,清只限於八九品。明、清以衛士爲校尉。明錦衣衛的校尉同差役。清除散官外,實職不用校尉名,僅爲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