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的歷史

山東聊城的歷史

聊城,春秋時期曾稱聊邑故名,一說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爲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爲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薰爐成爲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