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三不知當中說的哪三不知

一問三不知當中說的哪三不知

“三不知”這個詞,最早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臨近的小國鄭國。齊國怕晉國勝利後,國力太過強大,就派大夫陳成子帶兵援鄭。在大軍趕往戰場的路上,有個名叫荀寅的將士,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國的軍隊全部消滅!”

沒想到,陳成子聽罷不僅沒有慌張地撤兵,反倒對他大發雷霆:“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也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現在竟然講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

荀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道:“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止,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而我什麼都沒搞清楚就上報了,反而把事情搞砸了。後來,人們就用“三不知”表示對事情一無所知。而“三不知”,即是不知道事情的開始、發展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