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的由來

裙子的由來

裙子起源於遠古時代,先祖爲禦寒,用樹葉或者獸皮連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雛形。東漢末年劉熙撰寫的《釋名·釋衣服》:“裙,羣也”,意爲把許多小片樹葉和獸皮連接起來,進一步對裙子的起源做了解釋。相傳在四千多年前,黃帝即定下“上衣下裳”的制度,規定不同的地位的人着不同顏色的衣裳,那時的裳,就是裙子。

裙子

指一種圍在腰部以下沒有褲腿的服裝。也是下裝的基本形式之一。廣義的裙子還包括連衣裙、半身裙、襯裙、短裙、褲裙、腰裙。裙一般由裙腰和裙體構成,有的只有裙體而無裙腰。它是人類最早的服裝。因其通風散熱性能好,穿着方便,行動自如,美觀,樣式變化多端諸多優點而爲人們所廣泛接受,日常生活中以女性穿着較爲多見,但依然有男款設計。按裙腰在腰節線的位置區分,有中腰裙、低腰裙、高腰裙;按裙長區分,有長裙(裙襬至脛中以下)、中裙(裙襬至膝以下、脛中以上)、短裙(裙襬至膝以上)和超短裙(裙襬僅及大腿中部);按裙體外形輪廓區分,大致可分爲統裙、斜裙、纏繞裙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