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與老子的平衡之道相悖嗎

馬太效應與老子的平衡之道相悖嗎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

馬太效應,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表面看起來“馬太效應”與“平衡之道”相悖,與“二八定則”類似,但是實則它只不過是“平衡之道”的一極。這種規律早在公元前500多年以前,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就已經提出類似的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馬太效應”正是老子思想中的“人之道”思想,而“天之道”可用國家整體意志來比喻,國家意志表現爲削弱範圍內強的個體,補足其他弱勢個體,兩者正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其思想先進性遠超《馬太福音》中的這句話,甚至其出現之早比耶穌基督誕生還要早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