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來自哪個朝代

端午節來自哪個朝代

端午節流傳悠久,說法不一,無法確定是哪個朝代。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端午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爲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糉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