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朝制度名詞解釋

內外朝制度名詞解釋

“內外朝制”是西漢武帝時期設置的一種平衡相權的政治制度。內朝,又稱中朝,中朝官由皇帝的近臣如侍中、常侍、給事中、尚書等組成,外朝官包括丞相以下的正規職官,爲法定的正規機構。漢武帝設置內外朝制度,主要是利用內朝去平衡以丞相爲首的外朝,從而進一步加強君主專制。

內外朝制度

內外朝也叫做內廷、外廷。外廷指的是正式的國家政府機構,由丞相領導。內廷指的是皇宮裏面皇帝的私人隨從組成的機構。漢初,行政由外廷負責,到漢武帝,內廷開始起主導作用,內廷一開始是政府正式官署的下屬機構;後來內廷的地位越來越高,內廷的首領是“大司馬”,當大司馬奉命領導尚書時,他在政府裏的實際權力就超過了丞相。前漢的尚書由宦官擔任,到了後漢中期,該機構已發展得大到可以控制六個“曹”。

外廷的官制主要由三公、九卿以及其所屬的官署組成。而內廷大司馬通過其下屬的“尚書”施政。“尚書”本來是類似於現在的祕書的一個官職,屬於皇帝的私人祕書,後來權利逐漸從外廷轉移到內廷,皇帝的私人祕書也就成了國家政府的正式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