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負得正的通俗解釋

負負得正的通俗解釋

數學中負負得正的意思是兩個負數相乘最後得出的數是正數。乘法運算的法則“負負得正”只是一種規定,數的運算法則本來是規定的,而不是推導出來的。先規定運算法則,然後研究運算律是否成立。

在數學乘法中負負得正的原因解釋有:

1、美國數學史家和數學教育家M·克萊因通過負債模型解決了“兩負數相乘得正”的問題:

一人每天欠債5元,給定日期(0元)3天后欠債15元。如果將5元的宅記作-5,那麼“每天欠債5元、欠債3天”可以用數學來表達:3×(-5)=-15。

同樣一人每天欠債5元,那麼給定日期(0元)3天前,他的財產比給定日期的財產多15元。如果我們用-3表示3天前,用-5表示每天欠債,那麼3天前他的經濟情況課表示爲(-3)×(-5)=15。

2、相反數模型

5×3=5+5+5=15,(-5)×3=(-5)+(-5)+(-5)=-15,所以,把一個因數換成他的相反數,所得的積就是原來的積的相反數,故(-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