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孟子的四心與四德之間的關係

簡述孟子的四心與四德之間的關係

盂子認爲,是否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這“四心”即“四端”,是人仁義禮智四德的來源。孟子在反覆強調人皆有“四心”,易於產生“四德”時指出“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而已。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如果向自己的內心求索,就能獲得這些美德,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仁義禮智上的差別,不是由於“四心”的不同,而是有人“盡其才”是因爲向內心求善,而有人卻“不能盡其才”,是因爲向內心求善不夠。 孟子把“四心”作爲“四德”的道德心理基礎,並把這種“不慮而知”的“良知”和“不學而能”的“良以”合稱爲“良心”,形成了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道德起源論。唯物史觀認爲,道德來源於人們的物質生括條件和社會實踐。儘管孟子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但他藉助於人們質樸的道德情感來解釋道德來源,便於人們對道德的理解和接受,在道德實踐上具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