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的歷史故事

三坊七巷的歷史故事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爲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爲多,底層爲固定式,上層爲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爲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三坊七巷圖,“誰知五柳孤鬆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衆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裏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