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建築是藝術成就綜合體嗎

陵墓建築是藝術成就綜合體嗎

我國古代城市公共建築主要包括城牆、城樓與城門,還有鐘樓和鼓樓。 城牆的發展脈絡比較清晰。大體上是新石器時代起源,材料以夯土爲主, 夯築技術以版築使用時間最長。三國至南北朝開始出現在夯土城外包砌磚壁的做 法。至宋代,用磚石包砌的城牆漸多。明代嘉靖時期,重要城池大多用磚石包砌,取代了夯土牆。爲了解決城牆自身的堅固問題,古人對牆體的高寬之比,底寬與頂寬之比做 過多次摸索與調整,對防雨排水也積累了豐富經驗。 城門是重點防禦部位。《墨子》對城門、城樓的設置原則和建造方法有所闡 述。唐代邊城中出現了甕城,宋代將它運用到都城以加強城門的防禦能力。明代 在甕城上創建磚木混合結構的箭樓,成爲古代建築中一種新類型。 鍾、鼓樓是古代城市中專司報時的公共建築。在實行裏坊制的城市中,坊門 晨啓夜閉,公共報時設施十分需要。但早期文獻對此尚無記載。直到北魏時纔有 人提到在城門設鼓,里人稱便。 至唐代首都宮城正門承天門及各里坊門上均設鼓報時,各州、府、縣城南門 設鼓角樓,平時司昏曉,戰時報警。宋代,有專建高樓安置銅壺滴漏、鍾、鼓的 記載。元代在大都城中央設鼓樓。明代,在北京城中軸線北端建鼓樓和鐘樓,成 爲波瀾壯闊的軸線上的最後一個高潮。 鐘鼓樓的形象高大、莊重,往往成爲城市的標誌性建築。

陵墓建築是藝術成就綜合體嗎 第2張

陵墓建築是藝術成就綜合體嗎 第3張

陵墓建築是藝術成就綜合體嗎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