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艾草是什麼節日

掛艾草是什麼節日

掛艾草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爲一體,節俗內容豐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端午節的形成蘊含了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如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等。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爲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