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幹節是哪個民族的

燎幹節是哪個民族的

燎幹,是盛行於我國北方許多農村的一種古老的民間習俗,但源於何時,原始的講究出於何意,後來的演變有什麼內涵和外延,卻是衆說紛紜,一時讓人摸不着頭腦。因此,研究和考證它,挖掘並整理它,有益於更加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有利於我們去粗取精,去僞存真,讓這一傳統習俗的積極意義,激勵我們不斷的開拓進取。

燎幹又稱煉幹、跳幹火。在我國北方許多農村,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家家門前都要柴火高壘,待到傍晚時分,各家先後點燃門前的柴火,頓時烈焰騰空,照得全村通明。

這時,男女青年,你來我往,從火堆上紛紛跳過,老人在成人的攙扶下跨過,小孩子則由大人抱着從火堆上躍過。

在隴東鄉下,人們還要在土坷垃上吐上唾沫,粘上火灰盡力向遠方扔去,俗稱送幹;同時還要用黃紙剪“幹娃娃”,大人小孩都用香燭往“幹娃娃”身上點窟窿,自己身上那裏疼就往那裏點,點完了再跟柴火一起燒掉,認爲這樣接下來一年就能平平安安了,燎完幹餘下的火灰還要用掃帚木棍拍打,並描述拍出來的火星是什麼“花”,象玉米花、麥花、豆子花或其它花,也就是預示着接下來一年啥農作物會豐收。激勵我們不斷的開拓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