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風俗

端午節的風俗

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1、由來: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2、風俗習慣: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菖蒲、榕枝、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

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1、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爲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內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5、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爲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爲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

《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條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五)端午節,放假一天(農曆端午當日)……據此,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節日。

在文化逐漸多元、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面臨着不少挑戰。這迫切需要人們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傳統,又要適應當今人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