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的歷史

印章的歷史

1、璽:始於秦朝,是皇帝專用的印章,稱玉璽、傳國璽、傳國玉璽,是皇權的象徵《續<漢書>新解》雲:“璽,黃羅傘天下、蓋皇帝”。“璽”是印章最早的名稱。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質地一系列制度,漢代基本沿襲秦制,制度已略放寬。

2、印:指的是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印對篆刻藝術的影響是巨大的,白文印最具代表性,其中滿白文印如“東郡守城”“巧工司馬”,蒼勁渾樸,筆畫自然得天趣,緊處密不透風,產生強烈的詩句效果。

3、寶:《唐書·輿服志》記載,武則天因覺得“璽”與“死”同音,在延載元年改稱“寶”。後來唐中宗即位,又沿用舊制“璽”“寶”並用。

4、章:漢魏將軍印一般稱“章”,將軍出征急,印符美中奇,鋒芒畢顯漢將軍印。這是在行軍中急於臨時任命,倉促之間刻鑿成的,稱爲“急就章”,風格獨特,對後世篆刻藝術有很大的發展影響。

5、記:“記”一般有兩個名稱唐宋官印中與“印”同時存在的還有“記”“朱記”。“右策寧州留後朱記”宋官印中有“建炎宿州州院朱記”“教閱忠節第二十三指揮第三朱記”等都可表明歷史存在。印章從古至今都是誠信的代表它隨着歷史的年輪不斷衍變,形成現在完整的體系,也在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