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冠狀器有何特點

良渚文化玉冠狀器有何特點

玉冠狀器是良渚文化特有的玉器,玉冠狀器用扁平玉板製作,寬度在6〜7釐米,高度在3〜5釐米,輪廓似倒梯形,上大下小。上端作冠頂狀,下端有一扁榫頭,其上等距離地分佈着個小孔,大部分中間凹缺,中心常有尖狀突起。
這類冠飾一般分爲兩種形式。第一種上部邊緣與冠頂在同一平面上,冠頂下方多有一扁孔,正面雕琢簡化的良渚神徽,獸面居中_,淺浮雕出眼、鼻,陰線刻劃出闊嘴、獠牙,其它部位密飾捲雲紋、弧線和直線紋,神人面部和上肢省略,僅見陰線刻出蹲踞狀的下肢和鳥足,背面光素無紋。第二種冠頂高聳。主要採用透雕和陰線刻相結合的手法,極抽象地顯示出神徽或神徽中的神人形象,兩面紋飾相同。
最初發現時認爲是木質神像上的玉質冠冕,後來發現多了,經過比對研究,才知道玉冠狀器本身就是神像的主體。由於出土時玉冠狀器與玉耘田器有一對一的關係,而且相距甚近,都在墓主的頭旁邊,故有研究者認爲玉冠狀器與玉耘田器是配套使用的。至於爲何要這樣,又與良渚文化時期的文化禮制有關。